張頤武
2019年03月06日14:21 來源:人民網-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
3月4日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(xié)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、社科界委員時,用“培根鑄魂”四個字闡明文化文藝工作、哲學社科工作的職責使命,要求大家堅持與時代同步伐、以人民為中心、以精品奉獻人民、用明德引領風尚。
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“四個堅持”對文藝創(chuàng)作的要求?文化類綜藝節(jié)目精品頻出,對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有何作用?
人民網強國論壇《兩會V觀察》邀請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,為網友解讀文藝創(chuàng)作和文化傳播相關問題。
張頤武
全國政協(xié)委員 |
“培根鑄魂”職責神圣 文藝工作者不可固步自封
3月4日下午,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(xié)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、社會科學界委員,并參加聯組會,聽取意見和建議。(新華社)
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“四個堅持”,從四個方面對文藝的規(guī)律和時代的要求作了一個非常準確和深入地概括,為新時代文藝創(chuàng)作指明了方向,令人備受鼓舞又深感責任重大。
一是“堅持與時代同步伐”。所謂培根鑄魂,就是要跟時代同步,同當下的世界變化、同社會生活實踐保持密切的聯系。個人的作品或創(chuàng)作,一定是深深植根在社會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,我覺得這是一個綜合性、廣泛性的要求。跟時代脫離隔絕的文藝創(chuàng)作或表現形式,是沒有價值和力量的。就是說,一個文藝工作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,一定要同大時代的背景有聯系,我覺得這非常重要。反映不同時代的作品,其實也是投射了該時代的特點和時代的要求。藝術創(chuàng)作和文化發(fā)展都不可能離開時代的要求,這是文藝發(fā)展的大背景。
二是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”。人民是社會發(fā)展的主體力量和內在動力。習總書記提到以人民為中心,我覺得這也是必然的要求。文藝創(chuàng)作一定要表現人民的努力、人民的奮斗、人民的悲歡,人民的社會生活是藝術創(chuàng)作的源頭,這些其實和時代并同的。要表現時代和社會,其實表現的是千千萬萬的人,要重在表現人的喜怒哀樂,人的思考和創(chuàng)新,要刻畫出人的靈魂和精神。以人民為中心,就是要表現人的力量、人的內涵。我覺得這是對文藝的一個基本的要求。這是文藝創(chuàng)作的源泉。
第三,“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”。文藝創(chuàng)作的追求是什么?要呈現什么樣內容?當然是出精品。文藝創(chuàng)作為誰服務?為讀者,為受眾。作為閱讀的接受者,人民會從文藝精品中得到激勵和鼓舞。身處新時代,人民既是文藝創(chuàng)作的源泉,又是作品服務的對象。這里習總書記兩次提到“人民”,充分體現出文藝的源頭是人民,文藝的重要功能是為人民奉獻,讓公眾得到更優(yōu)質的藝術創(chuàng)作的精品。這是文藝創(chuàng)作的接受。
第四,“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”。明德,是引導社會向上向善提升。這就清晰地闡明了文藝的客觀作用和功能。通過文藝作品的明德作用來改變風尚、引領風尚,進而提升個人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,這是對社會的正面影響,就是文藝創(chuàng)作的功能。
“四個堅持”之間的關系比較清楚!芭c時代同步伐”講的是大背景,你不在這個大背景里,就不可能從事有生命力的創(chuàng)作!耙匀嗣駷橹行摹笔钦f創(chuàng)作的素材來源,沒有這個源頭就是無米之炊,無根之木!耙跃贩瞰I人民”是要求創(chuàng)作出好的內容,精品給誰看?還是給人民。你的作品起的作用是什么?“用明德引領風尚”,就是提升整個社會。
傳統(tǒng)文化轉化為大眾傳播 方能“活”起來
9件國寶入選2019年《國家寶藏》特展(@CCTV國家寶藏)
近年來,文化類綜藝節(jié)目精品頻出,為傳統(tǒng)文化吸引了一大批粉絲。我多次說過,如此多維度的大眾文化傳播,對續(xù)寫和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作用非常大。中國包括世界上有很多優(yōu)質的傳統(tǒng)文化內容,這些內容都要經過轉化。比如故宮里面的國寶,要為人們所了解和熟悉,就需要更復雜的大眾傳播手段。沒有傳播,傳統(tǒng)文化就很難起到作用。很多豐富的高雅的文化資源,其實往往是沉淀在社會上的。通過這些大眾文化的傳播,把文化資源轉變成我們社會的一個活的文化的形態(tài),這對整個社會來說非常重要。
一方面,必須要有好的平臺、好的形式、好的媒介來提供好的內容,傳統(tǒng)文化才能得到一個有效的傳播。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曾經說過,媒介就是內容。沒有一個好的平臺和好的媒介來展現的話,好的內容往往就傳播不出去。當前的文化類綜藝節(jié)目,在大眾文化傳播的過程中,接觸面和輻射面比較廣,且能為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喜聞樂見。通過這種形式,能夠讓我們最優(yōu)質的文化內容“活”起來,讓社會更容易接受和了解,我覺得作用非常積極。
故宮博物院“紫禁城上元之夜”(@故宮博物院)
另一方面,大眾的媒介也需要提升。過去有些內容格調不高,有的相對比較低俗。但和公眾互動中間,媒介自身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。即便原先的內容不夠優(yōu)質,但這個經驗對它來說是一種提升。一邊是盤活資源,一邊是提升整體的大眾文化品味和品質,這樣大家就能夠找到共同發(fā)展的空間。所以我覺得大眾文化所積累的傳播經驗是非常有用的,這也是一個長期發(fā)展的思路。另外優(yōu)質的文化內容,通過這些經驗有效地傳播出去,兩邊珠聯璧合,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。